设为首页 / 加入收藏
当前位置:首页 > 鉴赏知识 > 正文

中国画的基础知识

发表日期:2017-06-13 09:55:42 来源:北京国艺人民书画院

1、中国画的分类

中国画按题材通常以山水、花鸟、人物三大类划分。如果作进一步划分的话,中国画的门类就很多。南宋邓椿《画继》曾对中国画作过分类:仙佛鬼神、人物传写、山水竹石、花竹翎毛、畜兽虫鱼、屋木舟车、蔬果药草、小景杂画。

中国山水画,有青绿、水墨、浅绛等基本表现形式。

2、中国画的基本特征

中国画由中华民族创造的独特绘画品种,是世界东方艺术的主流。

a、首重立意,胸有成竹------中国画的构思

b、以线造型,以形传神------中国画的造型规律

c、多点透视 计白当黑------中国画的构图法则

d、随类赋彩,色彩相和------中国画的色彩法则

e、情景相生,气韵生动------中国画的意境

f、诗书画印,相得益彰------中国画的独特形式

3、文房四宝即笔、墨、纸、砚是中国绘画的主要工具和材料

a、 毛笔:其中“湖笔”最为有名。

选笔的要求是笔杆正直,笔锋圆、齐、尖、健,即笔锋应圆实饱满,笔毫整齐和顺,笔头尖颖锋锐,笔毛挺健刚韧。毛笔有硬毫笔、软毫笔、兼毫笔几种。

硬毫笔主要是狼毫笔。所谓狼毫实际上是黄鼠狼的毫,硬笔中还有取兔毫的,兔毫制的笔称“紫毫笔”。此外,硬性笔还有用鹿毫和熊毫制成。 

书画用软性笔主要是羊毫笔。子羊毫,是小羊身上的柔毛。

除了硬性笔和软性笔之外,还有硬软相间的中性笔。这是将紫毫、狼毫、羊毫等根据一定的比例搭配,形成的兼毫笔。

b、墨:其中“徽笔”最为有名。

书画用墨有三类:石墨、松烟墨和油烟墨。

c、宣纸

书画用的宣纸,起初产于安徽的泾县,经县古属宣州,所以就称之为宣纸。

宣纸基本分为两大类:生宣和熟宣。

生宣,具有吸水性能强的特点。

熟宣,是配染胶矾的生宣,具有着水后不渗化的特点。

宣纸的规格多样,大小尺幅以尺分类。有三尺、四尺、五尺、六尺、八尺、一丈二尺、一丈六尺。最大的还有二丈二尺和二丈六尺。

d、砚台

砚台,为文房四宝之一,是书画、篆刻必备的工具。

制砚应用最广的是石料,石砚几乎各省都有生产。其中,最著名的有广东肇庆的端砚、安徽歙县的歙砚、甘肃洮河的洮河砚以及山东的鲁砚,被誉为中国四大名砚。

此外,澄泥砚也是我国一大名砚,它与洮河砚、歙砚、端砚并列为唐代四大名砚。澄泥砚原产于河南、山西等地。

4、什么是工笔画与写意画

工笔画即是以精谨细腻的笔法描绘景物的中国画表现方式。工笔画一般先要画好稿本,一幅完整的稿本需要反复地修改才能定稿,然后复上有胶矾的宣纸或绢,先用狼毫小笔勾勒,然后随类敷色,层层渲染,从而取得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。

写意画即是用简练的笔法描绘景物。写意画多画在生宣上,纵笔挥洒,墨彩飞扬,较工笔画更能体现所描绘景物的神韵,也更能直接地抒发作者的感情。

写意画是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逐步形成的,其中文人参与绘画,对写意画的形成和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。相传唐代王维因其诗、画俱佳,故后人称他的画为“画中有诗,诗中有画”,他“一变勾研之法”,创造了“水墨渲淡,笔意清润”的破墨山水。董其昌尊他为“文人画”之祖。

写意画主张神似。写意画注重用墨。写意画强调作者的个性发挥。

工写结合的表现方式,就是指工笔、写意两种不同的技法运用于一幅绘画作品之中。

说白石老人是一位写意画大师,还不能概括他的艺术成就,因为白石老人还是一位工笔画的高手。他善于将写意与工笔这两种手法相结合,在一幅作品中得到充分的表现。齐白石将工笔与写意结合起来表现,正是利用了两者之长,从而开拓出一种崭新的境界。

5、中国画中的白描

白描,是中国画的一种表现技法。主要应用于人物、花卉等。因以单线勾勒塑造景物,不用色彩渲染故称白描,也称“白画”。白描又称“双勾”,因为一个完整的物象轮廓需有上下、或左右两根线条勾成。白描用笔顺势称“勾”,逆势称“勒”,统称“勾勒”。

古称白描线条主要有:铁线描、兰叶描、高古游丝描、钉头鼠尾描、蚯蚓描等不同的线描方式。

白描是中国画的基础技法。它不仅是一种独立的绘画形式,而且也是其他绘画形式的基本表现手法,如着色工笔花鸟画和人物画等,都是在工笔勾勒的基础上染色而成的。

宋武宗元的《朝元仙仗图卷》,作品以铁线描的流利线条描绘了五方帝君领着仙官、侍从和仪仗去朝谒玄玄皇帝时的情景。

6、什么是中国人画的“十八描”?

线条一直是中国画(特别是人物画)的基本造型手法,至明代,便形成了中国画“十八描”之说。十八描是:

高古游丝描、琴弦描、铁线描、行云流水描、蚂蝗描、钉头鼠尾描、混描、镢头描、曹衣描、折芦描、橄榄描、枣核描、柳叶描、竹叶描、战笔水纹描、减笔描、枯柴描、蚯蚓描。

 


 

7、中国画的笔墨技巧

笔墨 是中国画的特色,精华所在,没有笔墨不能称其为中国画,笔墨一词从广义上讲,指利用笔墨达到的画面气象,色彩,章法,意境,品味等诸方面的绘画语言。狭义的笔墨专指用笔用墨的技巧。

a、 中国画的用笔:

有中锋、侧锋、逆锋、藏锋、露锋等方式。

用笔讲究提按、快慢、转折等变化。

b、中国画的用墨

中国画的用墨,主要是运用墨色变化的技巧。由于笔中含水墨量的差异,产生了墨分五色的说法,即焦、浓、重、淡、清,而每一种墨色又有干、湿、浓、淡的变化,这就是中国画用墨的奇妙处。此外,还有墨分六色之说,黑、白、干、湿、浓、淡是也。随着中国画的不断发展,用墨的技巧也趋成熟,产生了“泼墨法”、“积墨法”和“破墨法”多种表现手法。

泼墨法是中国画大写意用墨的基本技法,讲究的是以饱满的笔墨在生宣纸上纵情的挥洒,塑造具有墨采飞扬的艺术形象。

积墨法,中国画用墨的基本技法。它与泼墨法不同,不是一次落笔取得墨色变化的艺术效果,而是在多次上墨的基础上形成浑厚滋润的墨韵。

破墨法,在原先着墨的基础上,乘墨色还没有干的时候,即以浓墨或淡墨补充,调整墨色轻重,使之自然地相互溶接、渗化,形成一种具有趣味的肌理变化,产生笔歌墨舞的艺术效果。破墨法是以不同墨色的交融,谋求梦幻的水墨效果,或以淡墨破浓墨,或以浓墨破淡墨。

8、中国画的用色

中国画颜料可分为两大类,一类是矿物性颜料,如石青、石绿赭石、朱砂、朱磦、石黄等;一类是植物性颜料,如藤黄、胭脂、花青等。此外还有动物性的,如牡蛎制成的“蛤粉”;金属性的则有锌白、铅白等。

根据色彩学的原理,红、黄、蓝为三原色。原色与原色相调配,可调成间色;间色与间色相调配,成为复色。合理的调配,三原色便可以调成所有不同的色彩。

中国画调色也是基于这个原理,曙红、藤黄、花青可视为中国画色彩中的基本三原色。原色与原色相加,就形成绿、紫、橙等间色,即花青加藤黄为绿色花青加曙红为紫色曙红加藤黄为橙色。间色与间色相加,便可以产生更丰富的复色。中国画用色又必须考虑到传统中国画用色特点,中国画讲究用墨,在墨与色之间,赭石最能起到调节作用,所以赭石是应用最多的颜料之一。

9、什么是中国画的意境?

中国画意境,就是画家通过描绘景物表达思想感情所形成的艺术境界。它能使欣赏者通过联想产生共鸣,思想感情受到感染。绘画是否具有意境,这是作品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。

10、什么是中国画题材的象征性和谐音性?

中国画的象征意义,就是指一部分中国画以画面题材的象征意义作为作品的主题。

中国画具有象征意义的题材主要有:

牡丹——象征富贵、昌盛、美丽;

鸳鸯——象征夫妇的恩爱;

松柏——象征长寿、昌盛、坚强;

仙鹤——象征长寿、纯洁;

桃子——象征长寿;

竹子——象征清高、坚强;

白头翁——象征白发到老、长寿;

寿石——象征长寿、坚强;

荷花——象征纯洁;

菊花——象征延年益寿;

梅、兰、竹、菊——象征君子的美德。

同时,在中国画中还有一部分题材具有谐音性。就是以画面中题材名称的谐音含义作为作品的主题。如“鱼”字的音和“余”字相同,于是鱼的形象就具有“有余”的吉祥含义,又如“鹭”字与“路”字音相同,一只鹭鸟就具有“一路”的含义,配上芙蓉(富荣),便成“一路富荣”。根据画面题材的谐音性,就构成不少的吉祥画面,如:

富贵耄耋——以牡丹、猫和蝴蝶组成画面。牡丹是富贵的象征,“猫”和“耄”同音,“蝶”和“耋”同音,耄耋为长寿:80为耄,90为耋。

春光长寿——以山茶和绶带鸟组成画面。山茶象征春光,绶带鸟的“绶”和“寿”字同音。

必得其寿——以寿石、玉兰组成画面。寿石象征长寿,玉兰花又称木笔,木笔的“笔”字和“必”同音。

齐眉祝寿——以梅、竹和绶带鸟组成画面。齐眉,出自典故“举案齐眉”。“梅”和“眉”同音,“竹”与“祝”同音,绶带鸟的“绶”和“寿”同音。

群仙祝寿——以水仙、竹和寿石组成画面。“水仙”意为“群仙”,“竹”和“祝”同音,寿石象征长寿。

安居乐业——以鹌鹑、菊花和枫叶组成画面。“鹌”和“安”同音,“菊”和“居”同音;枫叶取“枫树落叶”句,“落叶”和“乐业”音相近似。

贵寿神仙——以牡丹、寿石、水仙组成画面。牡丹象征富贵,寿石象征长寿,水仙象征神仙。


 

三、中国画基础技能

1、怎样画兰花?

兰的形态贤淑,花香幽远,被誉为“香祖”。历来文人喜爱画兰,长期的艺术实践,便形成了一套画兰的技法。

首先由主笔和次笔相合撇出,使之交合构成凤眼状。然后再作第三笔,此笔从凤眼间穿过,打破了原来的格局,故称破凤眼。由此三笔就能框架出画面的基本章法。再添若干短叶,一组兰叶就画成了。

中国画兰花,有两种构成形式,一种是一茎一花是兰。蕙是一茎上有数朵乃至十几朵花。

2、怎样画竹?

竹干,一般都是自下而上逐节画出。竹枝的长短也是有一定的规律,不能一忽而长一忽而短。竹子的生长规律是根部和顶部比较短,中间节教长。

竹干画好之后便勾竹节。勾节的用墨应比枝干深,乘枝干还没有干的时候勾出,就能得水墨交融的效果。勾节的笔法有“八字”式、“乙字”式等。

画竹叶称撇叶。撇竹叶可先从单叶起步,然后再练习三至五叶的组合式。有了这些基础,再撇丛竹就不太困难。丛竹实际是以“个”字、“介”字的基本单元为组合方式。

3、怎样画牵牛花:

牵牛花是属于旋花科,一年生缠绕草本,全株长有粗硬毛或柔毛。 叶宽呈卵形, 常作三裂状。夏季开花,花冠漏斗形,花色有红、白、蓝、紫等多色,每一朵花只有一天的寿命。

画牵牛花的叶,三笔一叶,然后趁湿勾叶筋。叶有浓淡疏密变化。

画牵牛花的藤,有主、次、附藤之分。

画牵牛花先画花头,然后点花蕾,接下来点花托。最后画茎于藤上。

4、怎样画葫芦?

现代写意画家都善画葫芦,宽阔的叶子、肥硕的葫芦,特别适宜大写意笔法的表现。画葫芦可按以下四个步骤进行:

  a、画叶。顺序是先浓后淡,先主后次,画叶要适量,如画一幅小的画,画面只要画上两、三片葫芦叶就可以了。

  B、画葫芦。葫芦由上往下画,先画葫芦的柄,以左右相应两笔画出,再画葫芦的身子,先用左右相应画成一个与柄相接的球状的外形,再用侧锋在球体内补上几笔即成。

  C、画藤。以线条表现纵横交叉的藤蔓,将叶和葫芦有组织地贯穿起来,葫芦是一年生的植物,与多年生的葡萄、紫藤等有别,所以不宜过于粗壮。

  d、勾筋点蒂。用略浓于叶的墨色勾叶筋和点葫芦的蒂。

5、怎样画丝瓜?

丝瓜的表现技法与画葫芦有相似之处,如叶和藤。画丝瓜先用水墨画丝瓜的叶,然后用花青加藤黄以左右两笔画出丝瓜的基本形,稍干后用花青和墨色线条将丝瓜和叶的筋勾出。

画丝瓜一般不画一只,可画两至三只或更多,丝瓜不宜垂直画下,应带有弧曲之势,如果画两个或两个以上,还可形成相互呼应的效果。表示丝瓜的鲜嫩,可画上丝瓜花。丝瓜花用藤黄画出花瓣,然后用朱砂勾筋。

6、怎样画荷花

荷花,又称莲花、藕花、水芙蓉、芙蕖等。荷花为多年生水植物。其根茎为藕,可食用。荷叶大而圆,翠绿如盖。夏日开花,夏秋交际时盛开。花有红、白二色,亭亭玉立,香远溢清,常被誉之为“翠盖佳人”、“花中君子”。

画叶:荷叶姿态优美,随风摆动。作画时应把握正叶、侧叶、翻叶、卷叶、垂叶等各种形态表现。大笔画叶,注意墨色浓淡干湿变化。有破墨法,即浓破淡,淡破浓法。水线分三级,先内后外。

卷叶为荷叶未完全开放时的叶形。这类叶形有一部分展开,还有一部分还卷曲成筒形。画上几片这种叶形,使之有变化,会给画面增加情趣。

荷茎(梗)为中空管状物,周生细毛刺。可用中浓墨一笔写就,不可复笔。

荷花的花朵较大,花瓣上浓下淡,其色嫩润典雅,又艳丽可人。画白色荷花可用双勾法。

荷花谢后,其莲蓬开始长大,绿色。可画为点缀。

7、怎样画虾

用水墨画虾,最有艺术效果,水份的适量控制是相当重要的。

画虾的顺序,是先画头胸,分上下二笔完成,再逐一画出6腹节,加出尾部,撇上桡足步脚,然后添上头顶端的尖刺和二硬片。末了再加虾的步与触角、触须。最后浓墨画脑、复眼。

画虾,从头至尾,直到步脚、桡足,尽量一笔去完成,所以,画笔宜大一点,含墨量多些,不宜在绘画过程中分几次蘸墨,否则虾体色调不能保持连续性和整体统一的感觉。

一幅作品上的墨虾,不能满幅墨色深淡一致,那样会显得平板乏味。画中近者可以深些,后者可略淡一点,既分出前后层次,也在墨色深淡变化中增添艺术魅力。